长寿之乡是伪造 最近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包括新疆阿克苏温宿县、湖北“梁子岛”,广西巴马县的所谓“长寿之乡”都是伪造的。 国内“长寿之乡”多涉嫌伪造,这也揭开了许多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何穷乡僻壤竟能寿星频出?按道理讲,应该是医疗条件越好的地方人们越长寿,什么养生啊,地理环境啊,起的作用并不大。 1985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将新疆列为“世界第四大长寿之乡”。而所谓“国际自然医学会”是日本人森下敬一于1970年创建的一家私人医疗机构,主营业务为食品、仪器等保健品,并非世界权威医学机构。该机构从未发表过有关长寿的专业论文。在新疆被和长寿联系在一起后,当时的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同意对新疆百岁老人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学者何炳济参与抽查了阿克苏市、温宿县上报的9位百岁老人,他们最大的140岁,最小的103岁,平均年龄109.3岁。调查后发现,9位老人都未达到百岁,真实平均年龄在85.1岁左右,那位140岁老人其实为89岁。 何炳济后来撰文说,“新疆百岁老人较集中的地区,并不具备造就长寿的营养、医疗、环境卫生和其他经济文化等基本条件。不少百岁老人是由于记忆不准、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健全的人口档案,仅凭本人与村干部随意申报误成的。”可见新疆长寿之说,并不可靠。 其实活到90岁是很常见的,江浙一带的富庶之乡里,90岁老人并不少见,从一个县里找出90岁以上的老人,估计上百个都不止。但是要是活到100岁就少见了,因为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医疗条件很好的开国元勋、革命元老,享年80多岁人们觉得去世有点早,90多岁觉得正常,活到100岁就稀罕了。 一个地方要是批量出现100岁以上老人,这当然是个神奇现象。巴马县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在其官方宣传中,被称为“中国最年长寿星”的罗美珍,1885年出生,2013年去世,活了128岁。按照罗美珍的年龄,她是在61岁生下的儿子,并不合常理。 造假原来有传统 史记和圣经中,均有古人活到数百岁的记录,这些都发生在远古时代。有文字记录历史后,人的寿命就正常化了,但还有一些人活成了人瑞,都是作为猎奇的记录,对其出生时间,大多无法考证的。 在知识没有普及化的时代,可能会不知道确切的出生日期,从而混淆年龄,这也是正常情况。那些名人的年龄不大可能造假,他们尽管享有最好的资源,在种种记载与传闻中常常“活不过”乡野老叟,原因之一是乡野老叟的年龄可以方便地被造假夸大。 造假当然是有动力的。中国向来有敬老传统,历朝政府也将长寿老人视为“祥瑞”,给予各种表彰。为谋取福利待遇,中国古代素有长寿造假的传统。在北宋,80岁以上的老人,能获得“加劳酒食”“绢二匹”“腊茶一斤”,及建牌坊旌表的奖励。在清朝,朝廷会为100岁的老人赐银30两,修建“百岁人瑞坊”;到110岁,赏赐加倍;到120岁,赏赐更要加两倍。 康熙、乾隆先后四次召集“千叟宴”,为在千叟宴上获得赏赐,一些人不惜虚报年龄。嘉庆元年的千叟宴上规定,年龄超过65岁的与会者都能获得赏赐,超过80岁者赏赐更为丰厚。时任内阁侍读学士的翁方纲,在千叟宴上自称66岁,而实际按照他自撰的“家事略记”,当年应为64岁。还有一名李姓老人当年78岁,虚报82岁参加千叟宴;谁知不久朝廷推出新政,如果官员父母超过80岁,官员都要回家赡养,于是李姓老人的3个儿子都被迫停职回家。 巴盘屯所在的巴马县,人口约30万,自“世界长寿之乡”的说法广为人知后,不断发展以养生、保健为核心的特色旅游。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38.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17亿元。每天约有40多名游客到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家中拜访,送上5元、10元的红包,老人每年可收入8-10万元。而巴马县兴起的养生项目,同“国际自然医学会”的经营内容高度一致。 湖北梁子岛所谓有14位百岁老人全是当地ZF部门吹出来的,有记者到梁子岛调查发现,一位自称140岁的老人,儿子竟只有50岁,而在派出所的户籍档案中,岛上没有一位老人超过100岁。 当地官方也承认这是旅游炒作,如果有人说是百岁老人,政府就会补助几百元。 “养生”要在大城市 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现象,但强劳动和缺衣少食会加快死亡步伐,所以贫穷地区人们寿命更短,贫穷是长寿的敌人。人们更长寿,是因为从艰苦的体力劳动中部分解脱出来,还因为可以吃饱穿暖,有能力享受医疗服务。这就是为什么生活条件好的地区,人们寿命更长,京沪人均寿命过80,云南等地却不到70岁。 众多研究显示,一个地区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寿命越长。2010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排行榜中,前四位是上海(80.26岁)、北京(80.18岁)、天津(78.89岁)、浙江(77.73岁),而广西排在第14(75.11岁)、西藏排在最后(68.17岁)。由此可知,百岁老人多的地方,人均寿命不一定长。2016年香港男性、女性的人均寿命分别达到了81岁和87岁,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最长寿地区。其原因不在于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也不在于泉水的天然矿物,而在于香港发达的经济,及领先的公立医疗系统——政府负担着全港41家公立医院的九成开支。想要“养生”,还得依赖大城市。 人们更富裕和有空闲,对长寿的需求就越高,老人家在朋友圈里转发最多的就是养生知识,希望通过吃点什么,喝点什么或者养成什么习惯更为长寿。长寿造假区域的食物和环境都被追捧,于是乎就产生经济效益。笔者的朋友圈中就有人去巴马买房养老的,后继者还不乏其人。 虽然人们对造假已经有些麻木,不那么不在意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一个地方,尤其是以ZF之名,即使是造福乡里,在长寿上造假也是不应该的。也许有人觉得这无伤大雅,可是这体现了ZF的诚信问题,并且也会误导一部分人,让他们痴迷于养生,这难道不是这些年来“伪专家”的“伪养生”盛行的一个诱因吗。所以,我们还是要更相信医疗,相信医生和科学的作用。 图:寻求“养生”者在广西巴马百魔洞出水口浸泡身体 自古至今“长寿造假”一直是门生意 1、为谋取福利待遇,中国古代素有长寿造假的传统 由于朝廷重视,老人所在家庭为得到名利,地方官员为获取政绩,少不得上下合谋,人为制造符合旌表条件的长寿老人。 北宋时,李守忠到现在的海南省海口市境内任职,他自称见到杨姓祖孙三人,其中孙81岁、子122岁、祖195岁,显然违背自然规律。 图: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 2、新疆地区长寿老人较多,主要是由老人记忆不准、户籍不清造成的 新疆地区也以长寿著称,和田县拉依苏村即是有名的长寿村。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们就在发现在全国3857名百岁老人中,就有865名来自新疆,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22.4%。现在,“最长寿的男性”、“世界最长寿老人”也都生活在新疆。 何炳济后来撰文说:“新疆百岁老人较集中的地区,并不具备造就长寿的营养、医疗、环境卫生和其他经济文化等基本条件。不少百岁老人是由于记忆不准、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健全的人口档案,仅凭本人与村干部随意申报误成的。” 图:缴纳会费即可成为“国家自然医学会”的会员,得到学会提供的医疗服务 3、梁子岛是在ZF主导下,岛民虚报年龄,人为打造的“长寿第一岛” 湖北武汉的“梁子岛”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长寿岛”。在官方宣传中,在全岛2400名居民中,有14人超过100岁。原本每年登岛游客不过一两千人,2001年打出“长寿牌”后,游客一下激增至20万人次;2001年全岛财政收入200万元,2004年达到4000万元。 记者到梁子岛调查发现,一位自称140岁的老人,儿子竟只有50岁,而在派出所的户籍档案中,岛上没有一位老人超过100岁。知情者介绍说,“梁子岛上根本没有百岁老人,所谓有14位百岁老人全是当地ZF部门给吹出来的。ZF规定,当有记者向老人们询问他们多大岁数时,如果老人回答是110岁,就会得到几百元的报酬。”在这种激励下,梁子岛上居民向游客所报年龄,通常要比真实年龄大上十几岁,甚至更多。 经各大媒体曝光,梁子岛官方也承认,“原梁子旅游公司在旅游促销上,对梁子岛‘百岁老人’的宣传确实有夸大其辞,这是一种旅游炒作”,同时又说“虽然没通过论证是中国第一长寿岛,但梁子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长寿岛”,相关旅游项目继续开展。 4、广西巴马县的泉水、空气、磁场均不存在任何神奇效果,该县的“长寿之乡”称号,系某私日本人医疗机构所评定 巴盘屯所在的巴马县,人口仅约30万,自“世界长寿之乡”的说法广为人知后,不断发展以养生、保健为核心的特色旅游。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38.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17亿元。巴马县是广西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县。百岁长寿老人一样可以从中直接受益。在巴盘屯村口贴有百岁老人的头像,及年龄、住址等信息,游客们大都会去百岁老人家中拜访,并送上红包。每天约有40多名游客到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家中拜访,所送红包以5元、10元为主,老人每年可收入8~10万元。 巴马县名声如此之大,也是因为在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此外,在巴马县的官方宣传中,将据称活了145岁的蓝祥,称为“巴马人”,其实按照清朝史料,蓝祥生活在今宜州市福龙乡,和巴马县相距有280多公里。被称为“中国最年长寿星”的巴马老人罗美珍,1885年出生,2013年去世,活了128岁。在她去世前的2010年,新华社两篇不同稿件,分别称罗美珍“114岁”和“125岁”。按照罗美珍的年龄,她是在61岁生下的儿子,亦是不合常理之处。 围绕巴盘屯,一个原名“百么洞”的石灰岩溶洞,被改名为“百魔洞”,被打造为富含高浓度负氧离子,且能“包治百病”的磁疗区;巴马的泉水被认为具有神奇功效,有旅游组织者专门指导游客“如何科学喝水”;当地特产的火麻油、泡脚药、野生灵芝等,都成为游客眼中的长寿秘方。事实上,仪器测量显示,百魔洞外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反而高于洞内。 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命,广东人最长命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讨论中国人的寿命。文章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过去25年增长了8.5岁,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来说: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要长,平均寿命排名前三的,是海南、上海和广东,排名前十的省份里,只有两个北方省份(山东和河南)。而且,中国的百岁老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川渝地区,都是在南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专家认为有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人普遍重口味,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蔬菜水果相对少吃。而南方人普遍细嚼慢咽,吃得细致而讲究。这导致什么情况发生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狼吞虎咽吃饭的人,常常会吃得更多。而细嚼慢咽的人,因为咀嚼食物更为充分,比较容易得到饱腹感,吃得会更少。吃得更少的人,更加容易长命。(消息来源:凤凰网资讯) 吃得多,死得快 我们常听老人家说一句话:“人的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以前总觉得这句话没什么根据。没想到最近美国一项长达十年的实验,居然还证明了这句话。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组: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让他们放开了吃、想吃就吃;而另一组猴子,则严格控制饮食,只让吃七八分饱。 两组猴子的运动量相同、生活环境也基本一样,十年以后,科研人员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没有管制饮食的那一组,很多都长成了体胖多病的油腻猴子,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极高,而且一半都死了; 而严格控制饮食的那一组猴子,虽然也是猴到中年,但依旧体态风骚,100只里面才死了12只。 吃得多,真的死得快!(新闻来源:公众号“科普中国”) 那个暴饮暴食的女老师,得了癌 如果大家还记得,六年前,复旦大学女老师于娟患癌去世,曾经轰动一时。于老师当年32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还有一个可爱的两岁小孩,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做到了完满。但2009年,她却患上了乳腺癌。在巨大的成功之前,突然面临巨大的生死难关,这才让很多人都觉得惋惜。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法,写下了一篇《为啥是我得癌症?》,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让人警醒的地方。 “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还喂母乳一年;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那么为什么她得癌了?她得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饮食习惯:比如说,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孔雀、海鸥、鲸鱼、梅花鹿、麂子、野猪甚至五步蛇,能见到的都被她吃过,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了,到了哪怕不好吃也要试一下的地步。 再比如说,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 我很贪吃。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哪怕是身体不舒服、腰疼(其实当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了),还要一天吃掉七个螃蟹。 而且,于老师还嗜荤如命,“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 “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贪吃蛇。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吃蛇。” 她其实是在反思:她是山东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弄潮长大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的丈夫,天天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她长期吃这样那样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 不是说你吃什么就能适应什么,而是说食物到了你的身体内,如果营养不适应,就会引起你身体发生变异。最严重的变异,就是吃出了癌症。患癌当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食物、环境、睡眠、压力,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慢慢让你垮掉。但是饮食习惯的重要作用,你绝对不能忽视。 那个身材矮小的人,竟然不会得癌 我们下面给出严格的证明。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瓦尔特朗格,曾经研究过厄瓜多尔一个小村庄里的特殊人群——莱伦氏综合症患者。 你可以将莱伦氏综合症理解为是侏儒症,但朗格教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莱伦氏患者身材虽然矮小,但他们竟然不会患诸如糖尿病或者癌症!他们会抽烟喝酒吗?会,和所有西方人一样。他们注重饮食吗?不会,也和所有西方人一样。关键在他们体内的生长激素IGF-1,也就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极低。由于生长激素少,所以他们长得矮小;但也由于生长激素少,所以他们体内细胞分裂次数也少。什么意思呢?从本质上来说,人的衰老,其实就是细胞不断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越快分裂的细胞,越快衰老。从整体来看,人体细胞分裂越快,越容易衰老。生长激素少的人,他们细胞分裂比一般人缓慢,衰老过程比一般人也慢。而且,由于新细胞的产生缓慢,我们的身体会将能量转向另外的用途——修复受损细胞,而且会修复损伤的DNA。修复损伤的DNA有什么意义?它可以预防癌症的产生。癌症就是因为细胞DNA受损,导致复制异常,进而产生出了疯狂分裂的细胞。因此说,IGF-1的减少,会让人不仅衰老缓慢,而且身体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这跟饮食有关系吗?当然有。 从莱伦氏综合症患者的例子,我们可以反推出正常人的情况: 我们吃饭的作用,就是为身体提供能量。身体的能量,主要是用来维持细胞的分裂。吃得越多,蛋白质吸收越多,越会刺激IGF-1的生成和作用。 也就是说,吃得越多,你的身体越有能量,也越有多余的能量全速迈向衰老,乃至疾病和死亡。 stayfoolish,stayhungry 说了那么多,终于到重点部分了,我们应该怎么吃呢?找了很多资料,我总结了一个“黄金八原则”,你只用看这一个总结,就知道该怎么吃了:黄金八原则:1,饿着要比撑着好,瘦的要比胖的好这句话是年近90的肿瘤学家孙燕院士说的。实际上你不需要每一顿都吃得那么饱满,每天只吃七分饱就够了。怎么判断自己吃了七分饱?那就是按照你自己的用餐规律,如果在两餐之间不需要吃其它东西,一天只需要三餐,那就证明你上一顿吃的是七分饱了。度的把握,你要自己慢慢尝试、慢慢适应。2,适当饮食的开始,是减少一口怎么锻炼自己吃七分饱?那就是从减少一口开始。什么叫一口呢?比如说,八粒开心果是一口,十粒花生米,也是一口。如果吃饺子,半只饺子就是一口。如果你吃什么都注意少吃一口,你吃什么都无所谓。就像年近90岁的中南海门诊部主任王敏清医生说的:不要愧对自己的嘴。爱吃肉就吃肉,爱喝酒就喝酒。喜欢吃就吃,吃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每次都少一口,别贪多,吃到七分饱就没问题。 3,晚餐哪怕不吃,也绝对不要吃过饱哪怕你午餐无法做到控制,那么请你一定要控制你的晚餐。美国一位健康专家曾说:“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维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维持医生的收入。”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好好对待晚餐的重要性,比你吃什么都重要。 晚餐千万不要吃太晚,在七点之前最有益健康。因为人体的排钙高峰在晚餐后4、5小时,如果晚餐吃太晚,人睡着的时候,尿液无法排出体外,容易形成结石。 4,多吃素,少吃肉国外大学的研究表明:素食者患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群要低,平均寿命比非素食者要长四到五年。而且,在非素食者中,红肉消耗量更大的人群,在总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癌症致死率的风险更高。在肉类里,鸡鸭鱼都属于白肉,而猪牛羊都属于红肉,培根、香肠、腊肠等都属于人工肉制品。因此,多吃素,少吃肉;如果要吃肉,吃白肉比红肉要好,肉制品别吃。如果觉得自己吃太多肉了,要相应多吃纤维类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因为纤维可以减少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5,饭前喝汤,细嚼慢咽南方人在吃饭之前,一般会喝一口汤,汤入口腔、食道、胃里,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方便固体食物的进入。而且,喝汤能够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量。人的胃部向大脑传达饱胀信息的时间,是二三十分钟。细嚼慢咽,能够增加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感受,提高饱腹感。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同等的饭量下,细嚼慢咽的人饭后感到饥饿的时间会大大推迟。6,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食物你不用担心吃得少会对营养摄入有影响,只要你保证自己能够摄入多样的食物。每天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白、大豆坚果等,一天吃够12种食物,或者每周吃够25种食物,你的食谱就足够均衡了。7,拒绝甜品,拒绝零食,拒绝奶茶我们写过《奶茶,比毒品更可怕》、《网红食品,比地沟油更可怕》,如果还没有让你足够警醒的话,建议你找来看看。我们之前说过,如果你在两餐之间不感到肚子饿,你的食量才是适当的。希望你能够锻炼出自己的合适食量8,多回家吃饭,少在外野浪你永远都不知道外卖、餐厅里的食物,为了做得鲜美吸引,放了多少不该放的东西下去。能回家吃饭的,尽量回家吃饭;不能回家吃饭的,尽量选靠谱一点的餐厅吃饭。 有句话说得很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所以,在吃饭这种事儿上,不要太用力去吃,更加不要用命去吃,不值得。因此,不管是谁劝你“多吃点”,你都要清醒地知道:这种爱真的是有毒。吃得多真的不好,吃得恰当、吃得健康才最重要。综合自老丁侃地理等更多优质地理产品推荐 关键词搜你需要的热门文章 防失联的另一个地理公众号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 小象充值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