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金典网 2022-06-07 450 10

首席周观点:2022年第19周

海外充值

  策略:反弹开启盛夏序曲

  政策暖风频吹,修复A 股风险偏好。上周多重因素驱动市场回暖: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稳汇率”信号;中央财经委会议、政治局会议接连召开,有效引导市场关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预期,基建链应声而起。上周的前两个交易日,A 股大幅下跌,两融流出规模一度逼近历史新高(仅次于2015 年7-8 月和2016 年年初)。伴随降外汇存准率和两次大会召开之后,前期跌幅较重的板块:成长(电新、军工、TMT)、和可选消费(家电、汽车)均出现明显反弹,这是风险偏好修复的反映。

  情绪指标与资金流向显示短期暖意已现。其一、上周的反弹已经顺利从前期的缩量下跌转向放量上涨。虽创业板还处于相对低位,但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已在持续回升,而上证指数情绪指标已达到较高水平(成交金额和换手率达到2017 年以来80%、90%的分位数);其二、北向资金开始大幅买入,且以长期配置资金为主,两融资金在短暂冲击过后,净流出规模在后半周已明显放缓。历史经验显示超过5%的大跌会导致当日两融大幅流出,但极为短期,主要体现为日度效应,本次亦是如此。

  股债比价和风险溢价视角显示长期配置的性价比也正在出现。万得全A 股债收益差已逼近均值-1std,风险溢价也已接近均值+1std,历史上股债收益差逼近均值-1std 的时间段出现过三次(2016 年2 月、2018 年12 月和2020 年3 月),触发极值区间之后,股债收益差均在不超过1 个月的时间内就止跌回升,且维持至少维持3 个月以上的回升时间,股票配置价值凸显。

  政治局会议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增长目标仍在、宽松政策可期。29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当前疫情散点爆发态势延续、基本面承压背景下,政治局会议指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在,进而为实现增长目标,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宽松货币财政政策可期。此外,政治局会议对平台经济表述更加缓和、对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缓解市场对于二者风险的担忧,也有助于预期稳定。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不及预期,政策超出预期,市场波动超出预期。

  金工:4 月份新股大面积破发,科创板打新报价入围率环比小幅上升2022 年4 月份全市场网下打新收益大幅下降。4 月份A、B、C 三类账户全市场打新收益率分别为0.068%、0.021%、-0.005%,均较3 月份大幅下滑,C 类账户出现亏损。2022 年1-4 月2亿规模A、B、C 三类账户全市场打新收益率分别为0.59%、0.43%、0.25%,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虽然4 月份新股供应量较为充足,但受市场波动影响新股大面积破发,4 月份A 股市场打新收益大幅下滑。

  2022 年4 月份科创板打新出现亏损。2022 年4 月,2 亿规模A 类账户,科创板打新收益率为-0.06%,创业板打新收益率为0.077%,主板打新收益率为0.052%,注册制板块新股打新收益下降,主板打新收益环比增加。科创板月度打新收益首次出现亏损,创业板和主板目前是A股网下打新的主要收益来源。

  2022 年4 月份新股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环比上升。2022 年4 月份共35 只新股上市(仅统计采用了网下询价方式发行的新股),募资总规模为832.41 亿元,较3 月份环比增加74.71%。

  35 只新股中,以注册制新股为主,包含16 只创业板新股、16 只科创板新股、3 只主板新股。

  4 月份各板块新股发行规模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本月中国海油(600938.SH)在上证主板上市,首发募资规模高达322.92 亿元,拉高了4 月份新股整体发行规模。

  2022 年4 月份各板块新股上市后表现不佳,大面积破发。我们根据新股上市首日(注册制)或开板日(主板)的成交均价计算新股上市的表现。从平均水平来看,2022 年4 月份创业板上市新股首日平均上涨17.31%,较3 月份(39.36%)大幅回落;科创板新股首日平均上涨-10.28%,远不及3 月份平均涨幅(11.85%);主板新股开板日平均涨幅为47.85%,较3 月份(100.71%)大幅回落。2022 年4 月份上市的32 只注册制新股中,共20 只新股“破发”(含盘中破发),破发率达到62.50%,其中13 只为科创板新股。

  注册制新股网下申购热度下降。从平均水平来看,科创板与创业板4 月份上市新股网下认购热度下降,科创板下降幅度较大。两个板块网下超额认购倍数与参与初步询价的配售对象数量均有所回落,4 月份上市科创板新股平均有8026 个账户参与初步询价,环比下降18.62%,而4 月份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平均有8063 个账户参与初步询价,环比下降13.79%。

  4 月份注册制新股网下中签率提高。2022 年4 月,除创业板C 类账户新股配售比例(中签率)下降以外,创业板与科创板新股网下配售比例均环比上升。创业板A、B、C 三类账户4 月份网下平均配售比例分别为0.053%、0.040%、0.022%。科创板A、B、C 三类账户4 月份网下平均配售比例分别为0.070%、0.065%、0.048%。

  2022 年4 月,创业板新股报价入围率环比下降,平均报价入围率为65.11%,报价入围难度提高,科创板新股报价入围率环比小幅上升,平均报价入围率57.46%,报价入围难度略有下降。

  2022 年4 月次选股精选组合未取得超额收益。2019 年以来次新股精选组合表现显著好于沪深300 指数和中证1000 指数,年化收益率达到14.06%,夏普率为0.49,高于沪深300 指数的0.44 和中证1000 指数的0.33,相对两个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为3.79%和5.26%。从策略累计净值走势来看,次新股精选组合2020 年上半年表现较好,随后半年间处于回撤调整阶段,2021 年表现抢眼。在2019 年至2021 年三年间,次新股精选组合表现均显著好于中证1000 指数,在风格切换频繁的2021 年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策略表现整体较好。2022 年以来,受创业板、科创板整体回撤影响,次新股精选组合表现不理想。

  风险提示:以上结果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建模和测算完成,在政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模型存在失效的风险。

  海外宏观:美联储加息缩表落地,美十债突破3%。

  美国就业水平几乎恢复至疫情前。4 月非农总就业为2020 年2 月的99.2%,比上月提升0.2%,还有155 万的差距。除采矿业(89%)和休闲酒店(92%)仍有明显差距,其他行业均在98%以上。特别地,运输仓储为疫情前112%、临时支持服务108%,零售业为102%,比上月略有增加。失业率3.6%,前值3.6%,与上月持平。劳动参与率62.2%,前值62.4%,相当于2017年的平均水平。薪资增速5.47%,前值5.66%,虽比2 月高点7.2%持续回落,但仍高于1984年以来的高位。从参与率和薪资增速来看,就业水平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后续非农新增就业步伐将有所缓和。此外,薪资增速不及通胀增速,对后续消费增长略有拖累,但对2 季度整体消费影响不大。

  货币政策方面,五月加息50bp 以及缩表计划落地。本次加息幅度虽不及市场预期的75bp,并且缩表亦有3 个月的缓冲期(前3 个月475 亿,之后加倍),但市场在加息后第二天开始意识到美联储的加息路径短期不会停止,美股和美十债随之下跌。我们认为,鉴于目前经济状态较好,第二季度的缩表影响可能不大。但3 季度开始的加倍缩表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首先,进入秋冬季后,是否会再次出现疫情具有不确定性;其次,疫情管控放松刺激脉冲集中体现在1、2 季度,3 季度后消退;再次,通胀对消费能力的影响持续。这三点对下半年经济均有一定冲击,再叠加加倍缩表以及利率愈来愈接近中性利率2.5%,下半年缩表背景下的经济不确定性将有所提高。最后,美联储今年将全力侧重于通胀。虽然高点在上月已过,但毫无疑问通胀回落仍需时日,而劳动力市场处于紧绷状态。鉴于劳动力数据一般滞后于实体经济,今年就业数据很难出现明确的衰退。因此,在通胀与就业两大目标之间,美联储将全力侧重于通胀。前期美债期限利差收窄主要是十年期国债利率尚未对长期利率中枢调整的缘故。随着通胀以及加息持续,利差会有所放大。

  资本市场方面,美十债维持升至3.25~3.5%,股市整体维持中性。俄乌局势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已从政治风险降至通胀风险。随着后续加息和缩表陆续落地,美十债仍有进一步上行可能。

  美国一年期国债利率目前为2%左右,尚未计入政策利率升至2.5%的预期。因此,我们将美十债今年上限提升25bp 至3.25~3.5%。股市维持中性。本次加息周期与以往加息周期不同在于两点,一是美股处于历史上第三次泡沫之中,二是本次加息周期略晚,通胀局面迫使加息节奏略微被动。由于美联储目前急于将利率升至中性位置,加之缩表速度较快,美股很难维持泡沫状态。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放缓,外围通胀持续高位。

  食饮:进入基本面磨底期

  随着上海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需求有望迎来回暖。由于目前食品饮料渠道库存偏高,基本面进入磨底期。如果疫情能够在端午节前得到控制,食品饮料企业全年业绩有望在下半年追回来。

  根据上海卫健委数据,新增感染病例数在2022 年4 月13 日达到峰值的27,719 例后开始逐步下降,截至2022 年5 月4 日已降至4,651 例。与此同时,上海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和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推进,上海经济活动有望恢复。国内其他区域也通过常态化核酸等手段,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需求复苏逐渐清晰。

  从终端情况来看,目前食品饮料企业渠道所积累的库存较高,渠道一般在春节后会做补库存的动作,今年在节后补库存后,疫情导致动销减少,企业渠道库存在较高的水平。预计需求回暖后,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去库存,企业端盈利才会得到改善。

  我们认为需求冰霜期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企业盈利端改善进入磨底期。我们建议关注在疫情中竞争格局有改善的行业,同时建议关注需求复苏后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继续推荐白酒、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贵州茅台、伊利股份。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经营不及市场预期等。

  医药:国产口服新冠药物研发进程持续加速

  从确诊阳性病例变化来看,上海疫情已确认拐点,预计5 月底实现社会清零。动态清零和检测常态化政策进一步明确,大范围的感染风险下降,为国产口服新冠药物研发创造有利的时间,到2023 年我们预计有足够储备的国产口服药物以应对疫情的反复风险。

  口服新冠小分子药物是疫情防控不可缺少的一环,即使目前新冠疫苗已广泛接种,奥密克戎毒株的致死率下降,但仍有大量的人群缺乏足够的保护。从香港第五轮疫情死亡病例情况来看,死亡病例的70% 以上沒有接种疫苗,90%有慢性病史。目前国内仍有4000 万左右的60岁以上老人尚未完成接种,同时3 亿基础疾病人群依然有一定风险,上海疫情中重症和死亡病例也说明高龄和基础基本人群面临巨大的风险,而口服小分子药物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短期快速传播容易引起病人数量的剧增,如何有效分流病人,避免医疗资源被击穿,适合居家治疗的口服小分子药物必须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零售药店方便获得。

  2 月12 日新冠治疗药物Paxlovid 获得中国药监局的紧急批准上市,首批2.12 万盒已进口。目前Paxlovid 定价2300 元/盒(人份),并已纳入多省医保。从目前吉林和上海应用来看,Paxlovid应用于高危人群的治疗已获得认可,但如果考虑大范围人群感染的风险防范,Paxlovid 的定价和供应可及性将是严峻的问题,亟需高性价比的国产口服新冠小分子药物。

  近期上海和吉林多地发生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已经超50 万人,疫情形势变化推动新冠口服小分子研发加速:1)审批优先,特殊道通加速审批;2)已有足够国内病人开展临床。3)临床评价更为合理,满足疫情防控需求。截止目前国产布局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的研发已有君实生物、众生药业、先声药业等,涉及靶点包括Rdrp 聚合酶抑制剂和3CL 蛋白酶抑制剂等,其中上市公司中进展最快的君实生物的V116,已在海外开展2/3 期临床,国内启动与Paxlovid的头对头试验。先声药业于本月启动1 期临床,众生药业预计4~5 月获得临床许可。

  从检测到药物,医药产业链深度参与到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全球疫情防控趋势变化带动相应需求的转变,目前国内疫情防控紧迫,有望带动抗原检测应用拓宽,口服新冠药物研发和储备的加速,继续看好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方向:①新冠检测产业链,重点推荐东方生物(详见参考报告:新冠抗原检测的行业先行者,持续拓展全球市场,20220118);②新冠CDMO 和中间体产业链,重点推荐金城医药,(详见参考报告:烟碱获生产许可,行业龙头乘风而起,20211117);③中药对新冠治疗价值获得WHO 认可,重点推荐:以岭药业(详见报告:连花清瘟持续增长,心脑血管类产品放量,20210830)。

  风险提示:药品集中采购降价风险;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

  电新:光伏硅料供应偏紧叠加疫情物流受阻,整体供应链维持涨势根据infolink 披露的光伏产业链数据,4 月光伏上游材料价格维持涨势。1)硅料:致密块料价格涨至每公斤246—253 元,实际供应量在产能提升与厂商检修相互对冲下提升较小;2)硅片:4 月27 日硅片龙头隆基与中环同日宣布上调硅片价格,每片涨幅约1%-4%,在价格上涨与盈利诉求的推动下,硅片薄片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3)电池片:受材料供应与物流双重影响,电池片价格也普遍有所提升,其中M10 电池片价格涨幅相对较大。4)组件价格:

  由于成本升高与物流影响,国内组件价格微升,海外方面,欧洲组件价格稳定,美国由于东南亚厂家出口受阻,组件价格略升。

  我们认为,5 月仍处于产业链价格博弈关键期,总体来看,在复工复产背景下,硅料、硅片产量在5 月将稳中有升,物流影响预计也将边际改善,对于产业链价格上涨整体将起负支撑作用。我们看好今年相对刚性的装机需求,预计22 年国内装机将达80-90GW,全球装机有望达220GW 以上。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我们看好光伏行业长期发展前景,相关标的阳光电源、禾迈股份、赛伍技术、晶澳科技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上涨或影响下游需求释放。

  传媒:芒果超媒核心主业表现稳健,关注重点内容排播优质内容驱动核心主业表现稳健,有效会员数量和广告收入创新高。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3.56 亿元(同比+9.64%),其中:广告业务营收54.53 亿元(同比+31.75%);会员业务收入36.88 亿元(同比+13.3%),年末有效会员数达到5040 万;运营商业务收入21.2 亿元(同比+27.17%);内容制作业务收入18.77 亿元(同比-32.1%),内容电商业务收入21.57 亿元(同比+2.5%)。优质内容驱动公司核心主业芒果TV 互联网视频业务(广告+会员+运营商业务)稳健增长:2021 年芒果TV 上线超40 档自制综艺节目、170 部各类影视剧,其中《乘风破浪的姐姐2》《披荆斩棘的哥哥》《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头部自制内容取得良好播出效果,驱动有效会员数量和广告收入创新高。

  内容排播节奏影响2022 年Q1 营收,Q2 起重磅内容陆续上线表现可期。2022 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4 亿元(-22.08%),除21 年Q1 基数较高外,主因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内容生产进度,导致重点综艺节目排播延后。2022 年Q2 起,芒果TV 将陆续上线重磅内容,其中《声生不息》自4 月24 日上线,首日累计播放量破亿,后续储备内容包括《乘风破浪的姐姐3》《披荆斩棘的哥哥2》等,预计将带动公司业绩逐步恢复。

  风险提示:(1)内容排播不及预期;(2)广告招商不及预期;(3)会员增长不及预期;(4)疫情影响内容制作进度。

  参考报告:《芒果超媒2021 年年报及2022 年一季报点评:核心主业表现稳健,关注重点内容排播》(20220428)

  汽车:广汽集团(601238):疫情致销量下滑,不改全年增长目标1.集团销量表现好于行业,节能车累计占比提升:5 月6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上报的周报数据推算,2022 年4 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环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广汽集团整体表现优于行业。集团节能车(主要为HEV 车型)4 月销量为23484 辆,同比仅下降9.4%。2022.1-4 月节能车占比提升至18.1%,2020-2021 年分别为10.2%、13.9%。随着两田,尤其传祺在混动车型上的加速推进,公司混动车型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丰田优秀产业链管理能力凸显,4 月广丰销量仅微降:广汽丰田4 月实现产销分别为68,205、68,528 辆,同比仅下降7.20%,7.27%。三大旗舰车型表现依旧亮眼,4 月旗舰车型占比39%,同比仍有提升。

  3.广汽本田受疫情影响大,疫情缓解后有望追回减少的量:广汽本田4 月实现产销分别为30,921、23,879 辆,同比分别下降61.21%、66.35%。广汽本田4 月的表现与其个别供应商处于上海地区有关。随着上海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广本全新车型ZRV 致在已于5 月5 日亮相,广本有望在复产后追回减少的销量。

  4.传祺表现好于行业,埃安销量过万,同比增22.96%:广汽乘用车(传祺)品牌4 月实现产销分别为17,114、20,118 辆,同比分别下降30.46%、21.84%,其中高端MPV 产品M8 销售8036 辆,同比增长33.8%。埃安4 月实现产销分别为9,867、10,212 辆,同比分别增长8.46%、22.96%。埃安1-4 月累计销售55,086 辆,同比增长112.58%,埃安当前在店车系数(含展车)降至0.16.我们认为,疫情干扰短期销量表现,但广汽自主板块全面复苏已在路上。

  5.汽车行业的高效率与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将对冲疫情影响:汽车行业高效率可参考2020 年,2020H1 疫情爆发,我国2020H1 乘用车累计下滑22.42%,下半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销量仅下滑6.03%。广东省印发进一步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针对2022 年5 月1 日到6 月30 日,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新车,给予8000 元/辆补贴。5-6 月期间,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市增加3 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 万个购车指标。作为广东省本地汽车集团,广汽集团有望获益。

  6.疫情为行业带来短暂的阵痛,汽车行业的高效率以及需求的周期复苏有望追回减少的量。

  广汽集团自主板块全面复苏与合资板块增长提速的中长期趋势不变。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低迷、公司新车型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参考报告:《广汽集团(601238):疫情致销量下滑,不改全年增长目标》20220507

  金属:风险交易动能转变金属板块估值已至十年低位风险交易动能转变,但通胀交易或延续。美联储加息后市场风险交易出现转向,周内债券市场抛售加剧,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18 年来首次升至3.13% 并推动美元指数回到近20 年高位,而美股则创自2011 年来最长连跌,市场风险情绪的弱化显示美联储加息引发经济衰退的担忧正在增加。但另一方面,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受俄乌战争持续而导致大宗商品供应链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叠加疫情清零政策的持续,经济增长与通胀前景间仍将博弈。从板块估值角度观察,有色金属板块估值已处于近十年最低位置(PE17.99,十年均值50.75;PB2.55,十年33%分位),板块配置的安全边际开始显现。

  工业金属供需仍维持偏紧态势。尽管经济下行及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但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需求弹性仍有释放空间。当前铜市场远期及现货仍维持back 及升水结构,铜价回落后贸易商及厂商备货渐显积极,洋山港现货及提单升水亦分别扩至42 美元/吨及39 美元/吨,而TC 价格则因秘鲁堵路而有所下滑。尽管进口窗口打开或推动进口铜清关,但鉴于当前国内电解铜库存仅12 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65%),叠加5 月冶炼厂开始进入集中检修期,铜供需结构或仍维持偏紧态势,需求弹性的释放将对铜价形成上行提振。

  铝市场方面,铝土矿供给紧张加剧,疫情对河南贵州等地的矿山生产及矿石运输产生影响,预计国产矿价格或维持高位;当前氧化铝报价坚挺,持货商有惜售心态而下游有刚性备库显现,后期需关注广西、河北及重庆氧化铝新增产能的释放及区域性物流运输的变化;电解铝供给有所恢复但铝型材及铝合金企业开工率下滑,电解铝社会库存升至103.3 万吨(仍较去年同期下滑8.2 万吨),考虑到运输及下游开工的逐渐好转,叠加当前铝线缆、铝箔及铝板带企业较好的订单情况,预计电解铝库存压力有望回落。

  黑色系产量及库存增加,出口需求或延续强势。周内137 家受调研钢厂周度产量增加6.7 万吨至307.51 万吨,5 月预期高炉产能利用率环比升至88.05%(mysteel)。当前钢材总库存量周环比增28.09 万吨至2289.21 万吨。尽管唐山地区126 座高炉中有58 座处于检修状态(周影响产量约87.8 万吨),但唐山疫情管制的持续解封及运力的逐步恢复,推动高炉产能利用率明显上升,数据显示周度产能利用率已月环比+2.27%至72.58%。考虑到唐山地区资源流动性的逐步好转,预计后期港口库存或维持去库态势。鉴于俄乌形式依然复杂多变,以热卷为代表的黑色系出口需求在二季度因内外价差而维持强劲,贸易分流或进一步平衡内部市场黑色系的供需压力,在稳增长政策的积极影响下,疫情拐点的向好显现有望伴随季节性的需求提升而推动黑色系维持相对强势。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利率急剧上升,流动性交易拐点显现,库存大幅增长及现货贴水放大,市场风险情绪加速回落。

  银行:中小银行盈利延续高增,持续看好

  上市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保持基本稳定(我们跟踪的主要上市行1Q21/2021/1Q22 合计净利润增速4.6%/12.4%/8.1%)。一季度规模延续较快扩张(规模贡献度2021/1Q22 为8.8%/7.4%);息差降幅收窄,对盈利拖累有所改善(息差影响2021/1Q22 为-3.8%/-2.3%),非息收入增长放缓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中收贡献下降(非息贡献度2021/1Q22 为2.9%/0.5%)。资产质量整体平稳,房企风险可控,拨备计提对盈利仍起到正向贡献((拨备贡献度2021/1Q22 为6.5%/1.0%))。分类来看,多数中小银行盈利增速好于全国性银行,主要得益于区域优势之下较好的企业信贷需求、以及客户结构和资负结构的优化带来资负两端收益率向好。

  如我们年度策略报告所述,继续看好2022 年优质区域中小银行的良好成长性。中小银行有望在区域良好信用环境和信贷需求下,延续较快扩张,量增价稳实现净利息收入的较快增长;同时转型战略进一步推进优化收入结构、增厚盈利水平;涉房贷款占比较小、风控审慎带来资产质量相对稳定。重点推荐江浙地区优质城商行和农商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失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疫情持续扩散严重影响正常经营;监管政策预期外变动等。

  参考报告:

  常熟银行(601128):存贷高增、息差走阔,盈利增速持续提升-2022 年4 月25 日

  计算机:板块估值修复在即,关注行业信创和超跌高增长标的估值回调显著,估值处于3%分位。近期计算机板块回调较多,主要受疫情整体影响导致全年业绩下滑预期严重,目前看计算机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的3%分位,估值水准较低,估值存在较大修复可能性。

  2021 年营收同增14.3%,疫情导致收入确认延迟。全板块2021 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03 万亿元,同比增长14.27%,相较于2020 年略有恢复(2020 年计算机行业营业收入总额为0.76 万元,同比增长6.01%)。以上影响主要为,2020 年新冠疫情较为严重,多地爆发疫情导致业务开展及项目落地受限,但2021 年疫情防控得当逐步放开,因此部分2020 年业务落地至2021年使得部分收入递延确认,2021 年营收增长较为显著。

  关注央企数字化转型及行业信创。按照下游IT 需求和预算充足性,可以重点关注央企及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进程,受俄乌战争影响,国内IT 信创进程预计将加快步伐,行业信创覆盖率和市场空间有望再次打开,叠加计算机板块存在超跌反弹预期,重点关注国产软硬件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信创推进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估值回调风险加大

(文章来源:东兴证券)

文章来源:东兴证券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金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