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软文网 - 软文营销_软文推广_软文发布_外链群发_专业软文推广平台 http://wl.zjxxp.com/ 又“疯”一个。 Sir说的当然不是看王心凌在台上甜美营业的你们。 而是上海静默期间,一个在抖音上走红的演员。 李立群。 不认识? 没关系,你暂时只需要知道他是个来自宝岛的男演员。 一个静止在异乡的过气老头。 就像是随着炸带鱼被提起的彭于晏,和抢菜斗智斗勇的庞博,还有纠结着自己要不要在阳台上种菜的孟非、苗苗、马伊琍…… 将近五十天里,当另一个老李头还在直播中和刘畊宏一起“谋财害命”时。 这个老李头,没什么才艺,没什么自媒体意识,只是把自己的抖音当成朋友圈发,竟然还火了。 他抽着大前门,对着镜头露出几根顽强的鼻毛。 用永远的45度死亡视角与屏幕外的老铁们逗着乐、侃大山。 主页全是怼脸大头照,还都蹭十几万赞。 老李的金句: 少抽烟不是为了健康,是怕断货! 老李的日常: 喝酒、喝茶、聊茶壶;抽烟、吃饭、晒太阳。 横批: “再见再见再见”。 在老李的世界里,再小的日常也能拿出来和网友们唠嗑。 那条有176万点赞的抖音。 老李站在阳台上,对着镜头发牢骚。 “哎哟居委会也不帮忙买烟,没事儿干,在家扫地呗,扫完地擦擦玻璃,擦完玻璃看看书……你看这花,第一次浇水blabla,第二次浇水blabla。” 活像你隔壁那个没事出来遛弯的话痨大爷。 居家近四五十天,生活早就淡出了鸟味。 对着镜头吐槽没烟抽的老李。 上百万的点赞,不知道寄托了多少上海老烟枪那颗早已干枯欲坠的心。 疫情静默,老婆在台湾的乡下养猫种地。 只有女儿陪伴的老李头,只好将抖音当作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人们为什么爱看他? 大概原因有二。 一是,老李视频里,我们还能看到此刻上海相对真实的模样。 雾霾笼罩下,按老李的话说捅进天上去的三座大楼:环球金融中心(左)、金茂大厦(中)、上海中心大厦(右)。 高高在上的上海标志,早已被摸不到底的云雾笼罩。 小区楼下。 与传闻不太一样,空无一人的街道。 以及从老李嘴里总能听到“短缺”“弄不来”“入不敷出”“没事儿就叫我们核酸”等大实话。 比起离得越来越远的话筒。 老李没有目的的“无聊”,反而是一道更让人安心的情绪出口。 老李的评论区里,总能看见这样的声音: “只有你让我们觉得离明星那么近”。 “近”在哪? 从吃喝拉撒到人生格言,都可以被拿来隔空寒暄。 情绪不好,一天可以连发11条抖音来“适当发疯”。 搭配着河南口音、台湾腔和普通话的三重音,日常分享居然比一些强行幽默,时而带货的Vlog还好看。 在他的碎碎念里,几乎每一条牢骚都能找到落点。 语录大致如下:《茶壶与我生活的二三事》《痦子上的毛风中飘》《再见再见再见》《吃完了》《我与我心爱的大前门》《剪头发》《核酸》《这酒好的都不需要广告》…… 他当然也会大声感激居委会。 吃着他们发的物资,想着小时候在河南吃过的“酸酸的面条汤”,继而沉寂两秒,脑补那再难得的味道。 他会在网友说自己有钱时,连声达咩。 一再解释这房子很小,2002年买的,顺道还吐槽了一把正在泡沫中游泳的中国房地产业。 连Sir都佩服的是 为了解闷,小到饭菜茶具,大到家里格局,通通能拿出来给网友们解说、分析、拆解一番。 网友也配合。 从以前的“李老师开始喝茶啦”到后来的“李老师又在抽烟啦”,没少烘托气氛。 到了介绍房子那条。 评论区画风干脆变成这样: 李老师开始介绍自己的家了! 大家坚持坚持 李老师很快就曝光银行卡密码了! 像是一场疫情中的生活脱口秀实录。 老李完成了上半场。 观众不仅完成了下半场,还帮他完成了“营销”与“宣发”。 比如这次,老李对着空气,无声打拳,肆意独舞。 网友评论道:“李老师终于在要疯的边缘徘徊”。 说完,适时喊来了刘畊宏指导动作。 刘畊宏也很捧场。 于是两个疫情之下的抖音顶流就在网友的撮合中,既自然,又好笑地完成了这场史诗般的赛博会面。 红了。 老李头是真红了。 红到过生日的微博有上千评论,红到一个老演员居然都有了黑粉和造谣。 昨天,有“圈内人”发文曝出李立群“黑料”。 逼得编剧史航在微博上隔空喊话对线,力挺老李。 话又说回来。 在一个全民怀旧考古的当下,老李头的走红,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可预见”。 他的背后,是可以被“发声”的一部分真实。 同样,也是那个被逐渐忘去,又再次重温的老剧时代。 很多人提起李立群。 好像没听过这个名字。 但一看脸,又能一拍大腿,引出一句“哦~原来是他”的恍然。 《夏洛特烦恼》里的校长,《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嚼龙角的东海龙王,《新聊斋志异》中神神叨叨的陆判,《一代洪商》里带着些市井商人“滑腻”派头的杨同昌,也是《大秦帝国》那个著名表情包的来源。 哦~ 原来是你在装*啊 抖音的碎碎念里,老李也聊自己的过去。 什么“我从一出道就是男一号”啦; 什么“用自以为是的演法演出来啦”; 在那个天王当道,实力派井喷的年代,为了谋生,用他的话说: “要努力想招,年轻人想不出招,困境当中要懂得卷土重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才行”。 “这么多年,这一行我一眨眼就这么干下来了。” 评论区里,没人说他不火,没人骂他拍烂片,没人嫌他没人气。 大家都静静听着这个当年的视帝聊人生。 老李。 是实打实的“翻红”。 曾经的他,靠一人分饰父子二角,在豆瓣8.5的温情老片《搭错车》里,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当年的“台湾剧场三宝”之一,与顾宝明、金士杰并驾齐驱。 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许多人只知道有何炅谢娜,殊不知咱们老李在当年和林青霞、金士杰一起,奉献了最经典版本的老陶、云之凡与江滨柳。 一称“三绝”,无人可以复制。 身处上海的老李,口口声声说着等这阵过去后自己要回台湾。 他太想念阳光空气,要回到乡下去,和妻子一起种花养猫射箭,自由奔跑。 不是老了才这样爱自由。 别忘了。 当年的老李正是因为“莽”,在那个年代打破演员潜规则,去走穴,跑商演,入民间,赚快钱。 当然有人骂他不珍惜羽毛。 但咱老李却觉得这样“贴近群众”,总比做一直呆在庙堂之上受人瞻仰的金菩萨要好。 他离我们“近”,正因为他总想走“远”。 去大陆看看,去圈外看看,去人间看看。 就像面对采访时,他很自然地为自己的演艺事业自白道:“演员的一生不可能箭无虚发。” 但要注意的是。 “佛”,不代表“摆烂”。 哪怕资源不好,但老李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很难说没有自己的味道。 Sir还记得《一代洪商》中的那一幕。 一个商人,面对将至的危机,却发现那桶“罪魁祸首”的底油正好丢失。 他做了三个动作。 念完台词,先停顿两秒。 接着扯着脸上的褶子大笑起来,笑到最后,上下排的牙齿都磕碰着打颤。 不仅是虚惊一场的侥幸。 还在其中附带了商人滑头得逞的得意,以及一种“连老天都在帮我”的暗爽与膨胀的野心。 就像他自己说的。 这是他“自以为是”的演法。 当然,人还是得回到现实,回到当下。 再自以为是的老李,关在家里也没了法子。 可他还是想在有限条件,有限空间下“野”一把。 于是。 三天前,老李拿着手机,从高处往下,俯瞰整个上海。 镜头对准这座城市。 他在旁白中碎碎念: “应该有五十六七天了。 这么多天以来,白天晚上都这么安静,这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 马路是天天在洗,洗马路的人有任务。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就在静静地,看着,这件大事。” 从居家初期的励志哲学到中途的“发疯”与牢骚抱怨,再到现在“静静地”。 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老李,听他说话,陪他干唠。 人们看他。 除了一些真实,一些亲和,一些我们不敢想的洒脱。 还像是看着某种西洋镜,透着一块手机屏幕,感受着真实被形变后的荒诞。 后来,那则视频拍到一半。 老李把摄像头对准自己。 痦子上的毛依然在风中飞舞,鼻毛依然茁壮。 只是眼睛看着天空,盯着好半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最后的最后。 老李还是说出了最熟悉的结束语,就像他以往的所有视频一样。 无论日子好坏,疫情难易,所有的结尾都只落在三句特别开心的“再见”上面。 与其说是道别。 不如说是一声真挚的祝福。 愿与千万个如老李一般“无聊”的人,能早日解脱,能畅所欲言。 家家有肉,顿顿有酒。 不愁烟。 也不愁迟来的自由。 再见! 再见! 再见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